嬰幼兒手語圖卡 卡卡暖心

2017年四月份,手語翻譯協會剛成立滿月,在群組中,多位家有聽障兒的手語翻譯和家長,提起了昔日教養的辛苦和資源缺乏,大家的共識是,手語和口語的學習對聽損孩子都很重要,而手語對於重度聽損孩子更重要。語言如同蓋房子,由溝通(地基)->理解(一樓)->表達(往樓上搭)。可惜在台灣,聽障幼兒學手語的管道卻非常稀少,讓父母即使有心,也不得其門。

於是嬰幼兒手語群組,從手語翻譯協會群組分支出來,許多位爸爸媽媽和老師,開始提供他們的經驗,討論中發現目前台灣推廣的嬰幼兒手語圖卡,卻是美國手語版本,讓人情何以堪。我們希望手語不只是幼兒口語發展前替代的工具,也能成為長大後使用的語言。看著大家熱絡的討論,我心想,做個圖卡應該不難啊!如果能做一套台灣手語版的嬰幼兒圖卡入門,讓台灣各地的聽損兒家長,有個基本的學習工具,在家自學手語,就不需要帶著孩子四處奔波了。

第一個步驟,我們參考了嬰幼兒發展詞彙量表,再經過群組內爸爸媽媽育兒經驗的集思廣益和票選,逐漸整理出嬰幼兒常用的一百多個手語詞彙。
五月份,我們開始徵求小麻豆,歡迎群組內3-10歲會手語的聽損和聽常孩子擔任手語示範,並向臺北啟聰學校商借攝影棚,訂作純色的制服,安排專業攝影師和化妝師。利用七月份的假日,拍攝組、盯場組、接待組、志工組、行政組、機動組,動員二十多位工作人員,把小朋友比手語天真可愛的模樣,完整拍照及錄影下來。

接著展開半年漫長的後製工作,之所以漫長,是因為圖卡製作人員都有自己專職的工作,每一位都只能利用晚上的空檔製作,而且在沒有任何經費補助的情況下,他們都同意『先做再說』。在手語圖卡即將在2018年3月12日發行的前夕,我要特別感謝幾位貢獻卓著的幕後英雄。

首先是為我們打地基的宇倫(聽),她細心耐心地檢視了近千張的相片,開設一百多個詞彙資料夾,把不同孩子的同詞彙手語整理出來,逐一放進資料夾,這是無法以任何科技取代的~人工智慧。

其次是擔任美工的小凱(聾),他具備專業創意的美學概念和技術,把手語照片轉化為既亮麗又清晰的圖卡,當然過程還要容忍我們的反覆修正。圖卡完成,接著又設計圖卡包裝盒、光碟片封面和手語海報,每一項作品的產出都讓人驚艷,具有國際級水準。

擔任錄影攝影師和影片剪接的立育(聾),最能畫龍點睛,他用錄得的有限畫面,搭配插畫與特效,剪出清新可愛、獨具風格的影片,讓人百看不厭。甚至可以在我提供音樂素材後,善用他的『視覺』為影片都加上了配樂。

畫插畫的是才女淑玲,手語是視覺的,我們期待她繪出結合手語元素與視覺聯想的插畫。她絞盡腦汁,逐一手繪,成品溫馨可愛,結合圖卡後,插畫恰如其分的扮演了襯托手語的綠葉。

此外圖卡製作還要感謝的幕後英雄有:
儉鴻皮皮(聽),在初始階段以爸爸的角色帶動群組整理詞彙,並以有限預算找廠商製作了深具質感的拍攝服,開創能力一流。

溫暖的麗媚(聽)整合志工分配工作,拍攝日帶領著志工貼心照顧小麻豆們,服務每一個拍攝家庭。

宮如老師(聽)在北聰攝影棚,以地主之姿擔起設備工作,宛如大海撈針,費心尋找和配對各種器材、線材,讓拍攝得以進行。
有聽障幼教經驗的金老師(聽)與鳳鳴(聽),撰寫使用說明和圖卡文稿,過程中討論和調整,使圖卡成品結構完整。

曉文(聾)和濂僑(聾),在拍攝現場以手語指導的角色,重複示範和引導手語,讓小麻豆們的手語表現盡量貼近自然。

此外,還要感謝在圖卡發行幾位很關鍵的角色,沒有他們的協助,圖卡的出版不會那麼順利。
國立屏東大學特教系主任黃玉枝老師,毫不藏私提供她過去對於幼兒手語相關的研究成果給我們參考,更主動為我們引介心理出版社協助發行。
臺北啟聰學校葉宗青校長,樂於讓北聰的資源共享,成為聽損和手語的大家庭,一次兩次毫不遲疑出借攝影棚,解除我們預算的燃眉之急。
心理出版社的副總林敬堯先生,全程注意手語圖卡出版的每個細節,從圖卡材質、扣環、影片、文案逐一檢視調整,力求最好的出版品質。

其實,協會物質的資源並不充裕,幸運的是我們有最珍貴的人力資源,只要把對的人在對的位置串起來,就能發揮最大的效能。當然,過程難免有些困難的點,比如整合協調過程時意見不同,人的情緒通常比事情本身更難處理,最耗人精神心力,相信有實作經驗的人都能深刻體會。

手語圖卡製作的花費,在理監事支持下過去都從協會帳戶支出。未來手語圖卡販售後,協會將有版稅收入,而我們會將手語圖卡的收入成立嬰幼兒手語圖卡專戶,作為日後出版第二集、第三集… 的基金。

嬰幼兒手語圖卡從無到有,成就的關鍵來自於群體共同的手語情感,教養孩子的切身經驗,不計較的樂意付出,和同一顆希望台灣手語環境更好的心意。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這第一套由台灣本土製作的嬰幼兒手語圖卡,因為在每一張圖卡的背後,都有許許多多人成就的~暖心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