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課堂手語翻譯的品質-台中場 Fanny Tang

我是聾人,從口語族到手語族再到自我認同聾人身分,說真的我以聾為傲也以手語為傲。求學過程經歷了聽人學校、聾人學校,再到大學手譯員,中間轉變頗大,特別是手譯員,可能是我對自我要求很高,因此對手譯員要求也蠻高的。

我感到很幸運的是台灣手語翻譯協會開辦”課堂翻譯工作坊”,讓我看見了一曙希望,因為這樣子可以提高手譯員課堂翻譯的水準及品質。從台中場到花蓮場的參與觀摩,才發現原來兩個世界的矛盾還是存在著,也發現到西部和東部的城鄉資源差異,但共同點就是手譯員的定位不清楚。

台中場的學員個個都是手語高手,今天探討的是手譯員的多重角色混淆,可能我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情形,當我聽到各位的分享經驗,讓我下巴掉到地上,原來還是有這樣子的情況

花蓮場的學員都是接觸過一點點手語,卻不太了解聾人,也又不太了解手語翻譯員的定義,卻很熱絡探討其中議題,這點讓我感到很高興。東部就像一張乾淨的白紙,值得灌溉茁壯,呵呵~

參與課堂下來發現最大的問題,就是聾小孩學手語的必要性,以及栽培聾文化的概念,手譯員角色的定位要明確,可以提供給聾生更好更準確的資源。

手語看似容易,能比手語,能溝通即可,但要翻得好,不管是手譯員或手語愛好者,箇中技巧,非短時間能掌握,多累積經驗是很重要的。謝謝台灣手語翻譯協會、各場聾聽講師和手語翻譯員為這一塊付出與努力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