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手語翻譯員Anna有約



**手語翻譯與ANNA有約** 文字紀錄

美國資深手語翻譯員ANNA,與台灣朋友分享美國手語翻譯的文化、翻譯制度、從業能力提升和組織運作。
講者簡介:ANNA Mindess 在美國從事手語翻譯30年,目前專門從事法律手語翻譯,也是一位美食部落客。她從豐富的手語翻譯經驗體悟聾聽文化現象,開始進行研究和寫作,曾赴英國、加拿大、丹麥、瑞士、日本等地發表,並著有READING BETWEEN THE SIGNS 等著作。

主辦:手語翻譯協會籌備會
時間:106年1月3日19:00-21:00
地點:生活在他方-北市羅斯福路一段119巷3號1樓
臉書網路直播:陳濂僑、魏如君 臉書

座談內容:
@武龍介紹ANNA,很高興能趁ANNA來台灣的機會和手語翻譯員交流。

@ANNA介紹自己如何成為手語翻譯
我家裡並沒有聾人,大學在UCLA學戲劇,戲劇很需要用身體語言,那期間看到聾人劇團豐富的肢體語言表演,深深被吸引,於是去了另外一個大學,去和聾人聊天。二十年前開始從事法律的手語翻譯,在法院上聾人和聽人一起翻譯,一起合作。

Q:法院的翻譯一定會有聾人手語翻譯員嗎?
A:美國很大,每個州都有自己的辦法,狀況都不一樣,比如賓州就規定法院上一定要有聾人手語翻譯員,但不是每個州都如此。

Q:請問美國聾人手語翻譯的檢定辦法?
A:美國曾經舉辦聾人翻譯員的考試,後來暫停了,因為不成功。為什麼呢?因為聾人對那套考試制度不認同。考試的概況是先考筆試,筆試及格後才可以考術科,但是聾翻譯到底應該考什麼呢 ?
有人認為應該是用影片考試,測試各式各樣情境下的翻譯。聾翻譯主要是幫助一些在家失學的聾朋友們溝通。目前大家期待有科學性的證據和數據,來研發理想的聾翻譯員檢定。
現階段美國的翻譯員考試,各州也有差異,雖設有評審委員,但是每州的評審標準不一,所以考生會看情況,集體跑到其他州去考試。所以目前測驗設計上,還沒有一個標準有效科學的方式

Q:那麼如何找手語翻譯員呢?
A:在還沒有專業的測驗方式之前,聾人會選一個自己熟悉的社區翻譯員來協助,也就是靠聾人間的口碑來評定,以翻譯員的技巧和態度為主,再好的測驗,也沒辦法測試態度。
一般找聾人翻譯員先會先找有證照的 但是需求很多元,要看服務的對象是誰,比如要會墨西哥手語或其他國家手語 等,所以通常必須透過人脈和口碑從社區找。目前聾翻譯員是沿用以前測驗的舊執照。

Q:自己找翻譯員是自費嗎?
A:美國有ADA法案,讓聾朋友可以合理使用手語翻譯員,無論看表演、學校、醫院各種活動都可以提出申請,99%都不用自己付費。

Q:美國的手語翻譯如何進行教育訓練呢?
A:我的專長並不是訓練手語翻譯,但是在美國很多人研究這題目,美國各州的狀況也不一樣,或許有的地方做得比較好。例如芬蘭有一個學校UMAK有一個四年學程,聽聾一起修課,如果可以經驗傳承,讓有經驗的翻譯員提攜新翻譯員,這樣的回饋是很好的。還有CIT手語翻譯訓練的組織,他們會舉辦研討會、工作坊,可以和他們聯絡,翻譯學在美國是專門的。

Q:過去RID和NAD曾經一起辦檢定,後來為什麼停止了呢?
A:RID辦理的證照測驗一直賺錢,漸漸服務聾人的心就消失了,NAD的聾人要參與RID但經常被排除在外,兄弟鬧脾氣就分家了。我想問,你們為什麼要成立手語翻譯協會呢?

魏:台灣的手語翻譯檢定已經開辦13年,目前有三百多位合格的手語翻譯員,但是還沒有一個組織來集合大家的力量。除了建立一個家庭互相支持之外,也希望能透過眾人共識,制定屬於台灣的手語翻譯守則和正確使用翻譯員的觀念。

Anna回:大家團結在一起這是很好的,在美國,手語翻譯是公司商業型態,和台灣的確不一樣。目前RID有一萬七千個會員,包含實習或支持會員,而全美國有三億人。
RID有全國的總會,也有各州的分會,制定全國手語翻譯的制度。比如RID規定翻譯員必須要一直進修,CEU計畫,每四年要修完一定的學習課程。
RID也曾經做過一個關於翻譯科學性的實驗,發現翻譯品質最好是20分鐘。獨立一個翻譯員最多就是連續1.5小時的工作,如果上課或受訓一整天,就要兩個人輪流翻譯。

Q:你的研究領域是關於聽人聾人的文化,可以談談嗎?
A:我念研究所的時候,有特別的主修課,課堂上提到不同文化的交流,課程裡沒有談到手語,但是修這個課讓我想到聾聽的群體文化和個人文化。
比如聾人表達很直接,會講粗魯的話,聽人往往會覺得奇怪,但是那是他們的表達方式,所以我開始試著列出聾聽文化的差異。我不能單打獨鬥,過程中請了三位聾朋友合作,寫了關於如何做翻譯,文化差異的書。第一次出版在1999,2004年再版加上談聾人手語翻譯。

Q:聽人翻譯員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間轉換呢?
A:要想辦法讓兩邊的文化拉近,手語翻譯員不需要改變聾人的個性去呈現,而是要從社會層面翻譯背後的意義。
舉個例子,比如老闆是聽人,員工是聾人,美國有個三明治理論,上下兩層麵包夾著中間一層,美麗的外表包著實際想講的話,批評前先講正面的話,接下來才會說錯誤,最後再補充稱讚的話。但是聾人會混淆,會頭暈,不知道到底老闆要講什麼。
另外一個例子,聾病人去看醫生,聽人醫生問:你今天來有什麼事嗎?醫生其實希望病人簡短說明就好,問診:頭痛什麼時候開始啊? 但是聾人往往會回答,從五年前的一顆黃色小藥丸,如何如何,然後… 開始,交代五年來的事情。醫生就會說,我不是要問這些事,手譯員就會知道,翻譯時要直接問聾人比較明確的問題。

Q:我們手語翻譯員可以決定怎麼樣轉達,而不是據實翻譯嗎?
A:翻譯是沒有標準答案的,要看當時的情況,我沒有辦法告訴你應該怎麼翻譯,翻譯要從心出發。剛剛提到,翻譯員本來的感恩心逐漸消失了,你要想想,能成為手語翻譯,是因為很多聾朋友的幫助,要保持初衷,一直感恩。
美國聾人很希望把翻譯的主導權抓回來,比方手語翻譯要回饋,要無償翻譯,例如聾人家族葬禮協助翻譯,或支持聾人開的店。大家應該互助合作,有計畫的當志工,每個人都有技能可以貢獻,比如聾廚師,每個人都可以貢獻。

Q:翻譯案如果聾人失約,翻譯員依約前往,怎麼辦呢?
A:依規定美國還是會付錢,依規定最慢在24小時前可以取消。

聽人經營的手語翻譯公司,派案的方法是發布工作給手語翻譯,依照聽人翻譯員回覆的狀況來指派,聾人無法選擇。
但是美國有聾人經營的手語翻譯公司,會讓聾人自己選擇翻譯員。聽人翻譯員回覆接案意願後,同時要提出他翻譯的價錢,聾人可以比較後再選擇,也可以提出他的期望名單。也就是說,手語翻譯在美國是商業化的。

我很贊同你們團結在一起,建立手語翻譯守則,建立制度,讓手語翻譯有合理的薪水。未來舉辦研討會、工作坊,讓手語翻譯成為一項專業。

(文字整理:魏如君)
(轉貼時請註明出處:台灣手語翻譯協會籌備會)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